yy易游在淄博,一座座现代化聚氨酯材料生产研发基地正高效运转,积蓄着推动行业不断变革的蓬勃力量。
淄博是国内最早引进聚氨酯原材料生产技术的地区,全市现有聚氨酯各类原料、制品产能近300万吨/年,是国内聚氨酯原料及制品的重要生产集聚区之一。2024年,淄博聚氨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0.8亿元。
从最初的原料生产基地,到如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高地,“淄博聚氨酯”的闪亮招牌让国产聚氨酯有了更多话语权。
聚氨酯,被誉为“第五大塑料”,以其出色的物理性能与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建筑、汽车、家电等多个行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受限于技术壁垒高,聚氨酯高端产品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
淄博聚氨酯产业链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其蜕变的关键正在于对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持续攻坚。这不仅让单一技术节点实现突破,更使整条新材料产业链得以成形和稳固yy易游。
中化东大(淄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东大)是一家聚焦高档环保型聚醚多元醇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目前,公司已占据高端汽车“绿色”内饰原材料35%的市场份额,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我们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气味低VOC高活性聚醚多元醇高效工业化制备技术’,项目产品打破了国外高端汽车用聚醚多元醇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垄断。”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化东大已成为全球最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实现高端汽车品牌全覆盖、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全覆盖。
“聚氨酯行业的技术壁垒高yy易游,尤其是高端产品,曾长期被欧美企业主导。我们的突破从‘市场痛点’开始,倒推‘技术攻关’。”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诺威)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中的核心痛点,一诺威研发团队历经18个月攻关,成功开发出应对极寒天气的高铁专用弹性体。这款抗疲劳性能提升30%的产品,不仅使进口替代成本降低30%,更在欧洲市场通过了严苛认证及国际项目应用。这种技术突破并非偶然,公司每年将营收的5%投入研发,累计持有500余项专利,形成覆盖聚醚合成、环保材料等领域的专利集群。
作为产业链中游,山东尚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聚醚胺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企业生产的特种胺、聚醚胺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高速铁路、海洋工程三大领域,以及纺织、家具、机械等众多细分领域,在国内外市场中应用广泛。
技术突破站稳了脚跟,产业链协同则如同核心引擎,通过上中下游的高效联动与创新共振,驱动整个产业生态向更高价值端攀升。
目前,淄博已经形成从上游的环氧丙烷,到中游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yy易游,再到下游的管道保温材料yy易游、夹心板材、塑胶跑道工程施工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条,企业可就近获取原料,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共享化工园区基础设施。 同时,依托政策与生态支撑,其扩建项目获重点扶持,可享受新材料产业补贴,还可通过行业协会与招商平台,获得技术交流和市场拓展渠道。
产业链协同上,中化东大已经实现从“单一材料供应”转向“解决方案输出”,与聚氨酯纤维复合材料厂商联合开发“组合聚醚+工艺参数包”定制方案yy易游,通过优化树脂黏度—固化速度匹配性,提升拉挤成型效率,帮助客户降低综合成本。
一诺威通过多维策略深化本地产业链融入。在上游,与齐翔腾达、中化东大等本地企业绑定,锁定环氧丙烷等核心原料供应,开发高端复合材料;在产业协同层面,以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身份,牵头制定绿色标准,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同时,深化与山东理工大学的合作,共建实验室解决生物基聚氨酯等技术难题,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加速成果转化。这种协同创新模式,有效缩短了技术成果转化周期。
得益于产业链协同产生的“链式反应”,一批龙头企业携手共进,有效推动产业向高价值、可持续方向攀升,铸就了“淄博聚氨酯”闪亮的地域品牌。
面对全球碳中和的时代大势,淄博聚氨酯产业早就锚定绿色赛道,率先开启了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
2020年,一诺威启动生物基聚氨酯研发,成功突破植物油脂转化技术瓶颈,开发出新型低碳环保生物基材料。该产品在保持性能不变的前提下,碳足迹降低25%,已应用于一线品牌家居产品,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而企业计划2026年内投产的20万吨低碳环保型组合聚醚项目,将通过规模优势和全链条协同模式,降低产品工艺的碳消耗,巩固其单吨能耗行业领先地位。这种绿色竞争力使其在欧美市场赢得客户尊重。
在绿色低碳环保防水专用聚醚技术上,中化东大凭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工业化“低碳环保聚氨酯防水涂料专用聚醚多元醇”,大幅降低防水涂料VOC排放,这一创新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更对推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截至目前,中化东大已有4款产品通过碳足迹审核,并在生物基聚醚多元醇方面不断攻关,采用独特工艺推出以蓖麻油、大豆油、棕榈油等可持续生物基材料的多款聚醚多元醇产品。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淄博聚氨酯产业正朝着更高质量的目标全力迈进: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建设国家级聚氨酯专业园区、行业重点研究院,力争到2030年,培育2家过100亿元企业集团,全市聚氨酯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